湖北世运史简介之一

                                                                           世界语在湖北传播的起点
                                             
胡国柱


史河溯源费沉吟, Fontserĉo ni facile vojeraris,
云遮雾障未分明。 ĉar nuboj kaj nebuloj padojn baris.
楚地何时播新语? Feliĉe ! Pri Esperanto en Hubei
文存幸有恽代英。 Yun Daiying la plej fruan noton faris.

世界语传入湖北的时间,大约在民国以后。当我们寻找有关的历史记载时,就仿佛在寻找一条河流的起点一样,只见许多小溪小水,准确的起点竟很难发现,远不如寻找一条铁路的起点那样清楚可见。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从电视里见到了长江、黄河和伏尔加河的起点,原来是以一个人工的小碑为标记,这使我恍然,发现建党建国日期的确定,都使用了这个手法。当年的“七一”和“十一”之前其实是有许多活动的。
世界语在湖北传播的起点,应该以哪一天为准呢?我认为,可定在1917年4月13日,也就是武昌中华大学首次开世界语课程的日子。
中华大学建校于1912年。刘汉林和康泰璋老曾经合写过一篇文章《解放前的武汉世界语运动》(发表在La Mondo 1987-09 p.6 ,更早发表在《武汉社联通讯》1986年1月号 p.37上,标题不同),说是“武昌中华大学1912年建校后就开有世界语课”。这里的“建校后”其实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其一,理解成“一建校(就于1912年)”;其二理解成“晚于1912年以后(的任一年份)”。
张天心老也写过一篇文章:《恽代英在武昌中华大学学习世界语的情况》,发表在La Mondo 1995 年9-10月合刊号 p.10,介绍有关情况甚为详细。恽代英(1895-1931)于1913年入中华大学预备科学习,1915年入本科,1918年夏毕业。1917年春,恽代英向校方提出了关于课业的五条意见。而校方则于1917年3月采纳了他所提出的“世界语提前教授的意见”,于1917年4月提前开课教授世界语。据恽代英日记,他于1917年4月13日(星期五)听了第一堂世界语课。第二天(4月14日),他写了政论《欧战与永远和平》。从那时起,以后每周都有一堂世界语课。到了1917年6月29日的日记中,就有“考世界语全中八十分”的记录了。
虽然我们不能知道当时在中华大学教世界语的老师是谁,用的是什么课本……?可是学校开第一堂课的时间被准确地记了下来,成为今天我们能见到的世界语在湖北传播的最早的记录。所以我赞成以这一天作为湖北世运史的起点。
在湖北世协1997年4月份的月例会上,举行了“世界语在湖北传播80周年”的纪念活动。八十多年之后的今天,湖北的世界语运动仍然在健康地发展。不但每月的例会已经坚持正常举行了六年,每年的“两会一节”(上半年的HES,年末的年会HKE和柴诞节)形成了传统,而且还于新千年2001年2月3日建立了自己的网页,可以从互联网上与全国全球的吾语同志快捷地交流,这些都是可以告慰于先辈们的。

(Guozhu.2001-02-06)
-------
Noto: Nova materialo aldoninda

湖北省有关世界语活动最早的纪录,可以上溯至前清宣统元年。1909年6月25日,有某位世界语者从武昌寄出过世界语明信片。寄件人署名为Prof. W. Harjarsky(郝汝基),收件人为Russia/ Finnlando/ Suurssari/ Pr. Emilo Elenius/ Esperantisto Societo <La Vojo>。二十年后,1929年6月30日,汉口世界语同志会成立,标志着湖北世运史中“汉口时期”的开始。此后,经历了“武汉时期”(以1963年4月5日正式成立的武汉市世界语小组Vuhana Esperanto-Rondo (VER)为标志);“非常时期”(1968-1978十年动乱中的坚持,以1978年7月30日举行的武汉世界语学术座谈会Uhana Kolokvo为高潮,这个会议的照片被刊登在国际世协UEA1979年2月号会刊的封面上,并配以醒目的标题,欢呼“中国人回来了!Ĉinoj (re)venas !”。
1979年5月1日,湖北省世界语协会正式成立,标志着湖北世运史中“湖北时期”的开始。她也是当时中国大地雨后春笋般诞生着的地方世界语协会中的第一家。2004年5月1日,湖北世协在“三大名楼会议之黄鹤楼会议”上,庆祝了自己的25岁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