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世运史简介之八
湖北世协的艰难岁月(1982-1985)
胡 国 柱
报春曾领百花先, HEA, kiu printempon informis,
春来反卧丛中眠。 kial en prospera printempo dormis ?
涛声却惊沉梦起, Kiam ondplaŭdoj vekis vin el sonĝo �
喜见楚乡焕新颜。 nia hejmloko jam sin nova formis !
1982-1985年是湖北世运史上的艰难时期。由于省世协理事会内对1981年年会(小UK)的看法不一,形成不同意见。在九人理事会中有李军、张丹忱、胡国柱、扬宗琨、徐道荣五人对1981年年会持肯定的态度,而另外四人持否定态度。一个组织内有了不同意见,本来是可以通过正常民主方式,协商解决的。但这时持否定态度的理事长、副理事长把持了协会的公章,拒绝按协会章程开展正常活动,在任期已届满的情况下,不再按章程换届改选,反而在长达四年的时间内中止了湖北世协的一切活动。多数理事在艰难的环境下,坚持真理,团结广大世界语者,坚持活动,把世运推向全省各地市县,使湖北省世运的蓬勃开展成为不可阻挡之势。除黄石世协已于1981年4月14日成立之外,在省世协停止活动的期间又有如下的世界语团体成立:荆州世协(1984-05-01),武汉科技世界语研究会(1984-08-28)即后来的湖北省科技世界语学会(1984-12-03),沙市世协(1984-10-14),监利世协(1985-05-15),孝感世协(1985-12-25),洪湖世协(1986-05-01),沙市科技世协(1985-01-16),武汉地质学院《绿星》世界语同学会(1984-12-23),武汉大学大学生世协(1985-12-15)。黄冈地区也于1985-12-15成立了世协筹备组(后于1986-10-25正式成立)
在办学方面,除原有的新华世界语函校外(XKEL),又开办了黄石世界语函授班(KEK),荆州函授班(KEKJ)和沙市函校。
这期间的世界语活动也很活跃:黄石世协从1982年起连续四年每年举行一次世界语口语竞赛,武汉世协举办了世界语夏令营,开办面授与广播讲座,沙市举办世界语展览,荆州出版了《楚星》,还有几次带有全国影响的世界语会议,即1983年7月黄石世界语函授班召开的无锡会议,有全国8省市21人参加,首次提出了一批世界语语法术语的汉语译名推荐表。同年9月,黄石世协召开的科技世界语学术座谈会,有8省市38人出席。1984年,黄石世界语函授班KEK与云南世协联合召开了昆明会议,有14省市52人出席,提出了我国世运史上第一个学力标准。1984年11月,由省市科技世协、黄石世协联合北京、广东、广西、云南、长春、兰州、中科院共九家发起的科技世界语学术讨论会在武汉召开,有25省市127人出席。这些活动都以它的首创精神成为具有影响的全国纪录。
1985年8月,中国第一届世界语大会在昆明召开。湖北省组成了以张天心同志为团长的20人代表团参加(另有以个人身份出席的湖北世界语者多人,使湖北世界语者出席人数达全国之冠)。这次组团的过程是在湖北省社科联的领导下进行的,也是一个在湖北世界语者内部消除分歧、加强团结的过程,为湖北世协恢复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86年6月29日,湖北省世协召开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由33人组成,张天心同志任理事长。湖北世协结束了长达四年之久的休眠期,恢复了正常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