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影响湖北世界语运动的二十件大事

丁 及


   [前言]
   近来,天气热起来了。自从“郎顾之争”有大快人心的结局,我网上非世界语的阅读减少。因为少出门,有闲有意回忆一些往事,我在网上留意读了我们协会的小刊物《湖北世运》等资料。虽然感到资料中有的显得主观片面,因为书写人难免按照自己的想法报道,但是湖北的大事情总体还是反映出来了。作为湖北世界语的老人,研究院的成员,来研究它不仅方便;尤其当回顾湖北世界语协会近二十年,我感到鼓舞。在天心,丹忱与国柱的领导下做了许多事情,我们湖北佬的协会成员感到自豪。当然,这期间也遗留下有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总结经验教训,引以为戒,有利前进。这里,应当特别感谢黄启生先生,是他辛勤地将纸张版面的《湖北世运》等打字或复制上网,不然,我们不太容易研究这段辉煌中带有遗憾的历史。
   我本人按照如下普通原则来书写和引证这些要事。
   1.它是公开在《湖北世运》和《湖北世界语运动简介》等协会资料上发表的。
   2.它是对于湖北世协的工作,乃至世界语界比较重要或者知名的。
   3.它是事情,而不是著作(我省著述颇丰,自当另外评说)。
   4.它是世界语者们十分注意的事情。
   5.它只针对事情,不针对任何个人。

   (说明:1986年前的事情因为手头资料有限,仅仅归纳成七件大事;2005年前只是归纳了十三件,一共二十件大事,取名为《关于影响湖北世界语运动的二十件大事》。这当然是我本人的一愚之见,留着那些关心世界语的人们参考。)
   一,1929/6/30汉口世界语同志会成立。会刊《光明》,后改名《希望》[铅印]。后组织更名汉口世界语学会,主要成员有方善境,肖从云,乐家煊,薛诚之等,他们建立有“绿星书店”,世界图书馆。从此湖北有了明显有影响的世界语活动。此前史料记载,武昌世界语学习早在1917年中华大学因为恽代英建议开班,1924年出现武昌世界语学会,但是其后几年缺乏资料报道。这是湖北世界语的源头。
   二, 1937/12日本侵略军队于南京大屠杀,武汉成为救亡运动中心,许多知名世界语者叶籁士,乐家煊,先锡家等,以及国际主义战士绿川英子,参加救亡工作,利用世界语进行抗战宣传,为抗战时期郭沫若领导下的政治部第三厅服务,成为二战时期中国世界语活动,反对战争拥护和平的亮点,为世界留下千古佳话。
   三, 1960/4起祝士刚,胡惕非,张丹忱,李军,祝心勇等成立世界语学习小组,1963/4/5武汉市文化局批准成立武汉世界语小组成员同上。他们办了世界语学习班1963年有汉口与武昌班,学员近百人。当时办有《我们的学习》,定期集会。在这之后华中师范大学开世界语课程作为第二外语。这些工作为以后80年代世界语运动骨干份子打下一定基础。到80年代,这些同志大多是另外成立的武汉世界语协会和湖北世界语科技工作者协会的主要成员,更多的人是当时的活跃分子。
   四,“文革”之后一声春雷。文革期间还有部分世界语者,以不同形式断断续续学习与活动。因为当时的里通外国等罪名,世界语者受审查居多,到文革中期活动极少,陷于停顿。直到1978年,有些世界语者又开始在湖北武汉积极活动起来相当于俱乐部。7月30日他们中有九人举行了武汉的小UK,并且在《Esperanto》封面上报道了“中国人回来了”。它标志着中国民间世界语活动开始有新的活跃,唤醒了停顿时期的武汉,湖北,甚至各地的中国世界语者。它虽然不是正规协会活动,难道不是官方的,就不是中国世界语者的活动吗?奇怪的是,至今,这件事国际上认同,国内还是有人说不。
   五,1979/5/1湖北世界语协会成立。理事长薛诚之,秘书长李军。湖北省成立全国第一家地方协会,并在次年办了夏令营,首届湖北世界语学术讨论会,从此开始有地方活动的经验。不久,1980/6/8武汉市世界语协会成立。理事长孙震欧,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炳楠(均60年代世界语学习班学员)等,协会成立后做了大量普及世界语的工作,包括世界语广播。但武汉市协会没有一个原武汉世界语小组领导成员,而主要是为了安排有些省协会中没有安排常委位置的人。其领导一开始就没有考虑好省市协会协调问题,因此,留下众所周知的,一个城市内,省市协会长期的矛盾。为此省世协内部不和,1982-1985年,湖北省世界语协会工作面临瘫痪,教训沉痛。好在81年后黄石等城市和荆洲等地区先后成立有世界语协会,另外,省科技世界语工作者协会出现,大办世界语班,促进了世界语的普及推广。
   六,由于湖北省世界语协会领导缺乏民主,常委中分歧逐步扩大,使得协会工作陷于长期停顿。这样,严重影响了不少世界语者活动的积极性。当时,有一部分骨干如,丁及,廖世才等同志受到国际世界语科技工作者协会影响,希望在科技界成立世界语者相应组织。在这样形势下,首先挂靠在武汉市科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并且得到朱九思院长支持,1983年在华中工学院成立了武汉科技世界语研究会。首届理事长徐星培(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究员)副理事长丁及(兼秘书长)等(均为60年代世界语学员)。由于省世界语协会当时半瘫痪状况,其常委中一部分人要求加入并扩大该科技组织,不久扩大后转到湖北省科协领导下,更名湖北科技工作者世界语协会。理事长刘荣华(原省地震局副书记),秘书长杜庚生(两人均80年代世界语学员)等。以后两任理事长为胡国柱,曹东海;秘书长为廖世才。直到1992年社团整顿省社联规定:要求该会“并入湖北世界语协会”(由于对于“并入”看法分歧等原因未能实现合并,影响了共同发展。显然,90年代后,该会没有突出科技工作方向,类似一般世界语协会,是上级机关要求整顿合并的直接原因。为此,ISAE有人曾表示遗憾)。该协会是当时全国(甚至亚洲)唯一科技世界语地方组织,科技成员多达140多人,办班20多个。在湖北省世界语运动的非常时期,它发挥了独特的重要的作用。
   七,80年代初期在湖北武汉曾兴办过两个大型世界语函授学校以及荆州世界语函校,它们影响很大。在湖北,全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世界语学员,其中不少人成为以后各地运动的骨干。1980/12/12在方善境领导下成立新华世界语函授学校,薛诚之会长是武汉最早负责人,在汉口设立教学中心。这是我国当时第一个大世界语函授学校。由于以上提到的协会内部问题,特别是新华世界语函授学校后期出现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发展函授,在 1983年3月,以黄石胡国柱,林力源等同志为主,联合武汉与外地的许多老师,成立黄石世界语函授学校,在全国设立辅导站,该校初级,中级与进修班都办,可谓成绩斐然,最后因为全国共性问题终止。
   八,在1982-1986年之间,湖北世界语协会陷于工作瘫涣。在上级,特别是宣传部朱九思付部长的关心下,在省社联学会工作部与世界语界的同志共同努力下,1986/06/20选择了张天心同志担任湖北省世界语协会第二届理事长,张丹忱为秘书长。省世界语协会从此恢复正常活动,由于领导得力,秘书长尽心,加强了协会的团结,调动了人的积极性,编印有《湖北世运》。组团参加第一届全国世界语大会,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会后与武汉世界语协会,省科技世界语工作者协会共同接待大量外宾,受到中外好评。一个懂世界语,作风正派,善于领导的人是关键。
   九,直到1989年5月产生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张丹忱,秘书长黄启生。社团通过整顿后,由于当时正开始推行市场经济,人们各自忙碌生计,世界语活动遇到很大困难。这个时期,值得一提的成果是,以胡国柱为责任编辑,张丹忱,黄启生,杨宗琨,和彭争鸣各有分工,接办了广东开始的文学小刊物《三色堇》。在外地几位文学爱好者投稿支持下(主编为黑龙江的石成泰),出到第一百期。其间,获得国外格拉包乌斯基大奖,为中国人在世界语文艺刊物上争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件事情体现了世界语者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事业有成。
   十,1993年,省协会通过省民政厅社团登记成为独立法人团体,进行科学管理,1994年产生的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法人代表张丹忱,付理事长胡国柱,杨宗琨,黄启生,刘汉林,丁及。秘书长彭争鸣。正好,从1993年底开始,彭争鸣主动借出他们家在东湖的房子作为协会开会活动地点。这样,协会有了固定的活动地点,同时,我们开始筹备世界语馆。1994年11月开会通知提出湖北省世界语协会《世界语馆筹备办法草案》“本着协会主办,。。。。。。的原则”(即物权集体所有)。为管理方便,一致提议房主人彭争鸣为馆长(详见《湖北世运》第18期)。1995年8月张丹忱理事长呼应伏格曼先生建立中国人世界语馆的“呼吁书”(见《湖北世运》第19期)进一步推动建立了东湖世界语馆(DED)工作。这就是协会的DED的由来。1996年7月会刊上公布了DED运行情况与全国世协首次赠书DED等。而此前,在6月21日开的理事长与秘书长专题会议上报告了DED情况。会议再次决定,彭争鸣为馆长。以后,在协会以及广大世界语的努力支持下,东湖世界语馆(DED),开展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接待了不少中外世界语者,每年的研讨会与年会柴诞节都在这里召开。直到2000年3月协会变迁地址到省社会科学活动中心大楼304#。湖北省世协的DED收到国内外的捐赠的书,物逐年增加。DED的名字在国内外世界语者中逐渐传开。作为相当长一个时期的活动中心,作为省协会的世界语馆,它将光荣载于世界语运动的史册。人们不会忘记它的贡献。虽然因为东湖的房屋已收回,协会地址迁移,世界语馆的功能减少。但是,它的属性,职责,及其收藏,服务功能没有变化,协会的当时的决定并没有改变。因此,无论群众团体的物质管理有什么困难,从长远看,还要加强管理,发挥积极作用。希望今后各届领导都应当将它作为协会的要事考虑。(鉴于原来其它协会停办后,出现协会物质流失严重的情况,法律意识淡薄,世协领导法人更有责任安排好这个工作)。
   十一,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张丹忱同志就多次提出,将武汉市世界语协会恢复起来,有利武汉工作开展,由于各种原因推迟。2000年12月湖北世界语协会年会新理事会成立。理事长胡国柱,彭秘书长留任。大家再次提出武汉世界语协会问题,并做出决定;这在第37期会刊上有明确记录:“虽然湖北省(武汉世界语者---漏)目前绝大部分是省世界语协会的常务理事,但鉴于大城市武汉的品牌效应和为了工作的方便,仍很有必要恢复,因种种原因没有按社团法重新登记的武汉市世界语协会的登记。大家接受理事会的建议,同意由原武汉世协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现省协副理事长刘汉林牵头,在2001年上半年完成此项工作,然后按“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的原则,省市世协协调一致开展工作。”经过紧张筹备,2002年10月武汉市世界语协会重新登记注册成立。这样,包括过去停止活动的省科技世界语工作者协会的有些同志,不少同志归队加入了市世界语协会活动,世界语的队伍扩大,活动增加,有利运动发展。略有遗憾的是,由于没有能够完全按照省世协“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原则选举,在从未通过省世协领导集体研究同意的情况下(组织委托的工作),做了改变。从组织原则上看,不对;从以后实际工作协调看,效果不够好,难于实现省市世界语运动一盘棋的工作局面。希望省市协会共同努力,争取未来能够有大的改善,防止出现过去80年代的老毛病。
   十二,1999/01/18会刊正式刊登黄石市世界语协会组织的徒步横跨欧亚大桥活动开始。在这之前他们做了大量宣传,组织工作,进行了长期准备。徒步队的同志,一路上克服重重困难,勇敢地一直达到莫斯科。虽然因为外事手续缺乏的故障,不能继续前进,但是,他们的活动在国内外世界语界产生一定影响,媒体上也曾有过报道,对于宣传世界语也起到不小的作用。看来,涉及出国活动,准备工作不能马虎。
   十三,2000年春天,当我们举行杨宗琨先生的隆重追悼会后不到半年,湖北省世界语协会迁移到城市中心地带的湖北社会科学活动中心。由当时负责协会集资办实体的常务理事胡旭,为协会租了活动地点,挂协会的牌子,同时挂《朋氏文化》公司小牌。之后,虽然协会实体没有办起来,一直由胡本人出钱,坚持在每月例会提供协会活动的场所,利用其电脑等办公用具,帮助协会办有关的事情。这是个人的奉献。它大大改善了协会的活动条件,协会工作因此更上一层楼,成为国内协会办公条件最好的几个地方之一。希望这样的情况能够长期保持下去,不出其它问题。
   十四,为了纪念UEA的90 周年大庆,由协会分管宣传的丁及付理事长负责办展,经多次联系,得到省图书馆黄邦荣主任(80年代世界语学员)的支持办世界语展览(见第31期会刊,报道不清)。会场由我们设计,提供展览品,解说词。图书馆出美工,出钱制作。经过双方不少同志共同努力,按照正规展览要求,于1998年5月28-30日,在图书馆大厅举办了横幅为《世界语知识助你成功》的大型展览。大厅正面墙壁上垂直悬挂着巨大的条幅:“纪念UEA的90 周年”。展览会场共分为五个部分:!。概况,2。世界语书展3。应用(文教,科技,商贸,旅游,集邮,黄石徒步欧亚洲大陆)4。国际友好往来5。互联网上的世界语活动(见邀请书)。这是湖北世协与湖北省图书馆开始合作中最大的活动。展览会后,我会向图书馆赠送世界语图书一箱。参观者有各界人士几百人,在当时运动形势下,对于世界语圈子内外造成较大影响,并从此与图书馆加强了联系,为世界语走向公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2004年在省图书馆百年馆庆时,省世协能够进一步与图书馆进行多项目的合作。2005年在省协会有关负责人的积极联系下,全国世协给以捐书支持,从而帮助省图书馆建立起中国省级图书馆中第一个世界语书架。目前,它已经对外开放,符合于当前国际世界语运动中世界语图书管理的大方向。同时,对于无力自己租房的社团活动来讲,显然,这种合作也有利于世界语活动在公众文化场所进行。今后,可使那里成为湖北世运工作的合作基地。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社会读书风气不正常。
   十五,世界语研讨会是湖北世界语协会活动的传统。从1980年10月20-24办全国首次世界语学术讨论会后,曾在湖北武汉多次开学术会议。第二届是在黄石是举行的。第三届在武汉。第四届在武汉。另有影响大的学术会议。例如华工科技世界语大会。 1986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研讨会。近三年还与外地共同召开会议,例如江南三大名楼会议,三年分别在三地开会。我们的研讨会得到国际世协与亚洲世界语运动委员领导人的鼓励。会今年“五。一”节是我们协会的第十次。正是由于我们在这方面获得的丰硕成果,与湖北多年来坚持有规律的活动,在第四届世界语大会全国世协第一次颁奖中,湖北获得了学术与运动双奖,奖金2000元。这是很高的荣誉。这是多年来湖北世界语同志,特别是负责同志不懈努力的结果。这个成果来之不易。如何保持荣誉,并且发扬光大,作为协会带头人,世界语的品学很重要,而讲原则,讲团结,公私分明,以身作则,人尽其才,善于带领大家前进,是不可缺少的的条件。重视学术工作,这是湖北世运多年的宝贵经验,如何发扬光大?值得研究。
   十六,湖北世协网站的建立与发展。互联网时代到来以后,学习,工作,信息等发生了根本变化。在省协领导的关心指导下,许多人先后上网,还请熟悉电脑的刘跃进上课一次。理事长为了网站分工多次与他们交换意见,形成协会三个网站的局面,由于各种原因,现在只有湖北世协二站运行正常。黄启生付会长多才多艺,消耗许多时光,几年来想办法不断改进网页的工作,在简陋的条件下,从网上推动湖北世运发展,得到各地同志的好评。最近,李玉萍同志在电子邮件上也给予了充分评价,这是很难得的。希望保持前进步伐,同时有必要准备接班人,以保证未来的前进。
   十七,国际世界语荣誉对于湖北世运的宣传作用。80年代徐道荣获得国际美文学竞赛二等奖,张丹忱荣任国际世界语教师协会亚洲执委。2003年国际世界语著名文化刊物 上,首次发表胡国柱的专刊,89年他还荣任国际世界语大会中国第一位考官。他们这些大的国际荣誉,无疑对于省内外世界语者起到宣传鼓舞这作用。
   十八,积极开展世界语出版活动,推动了世界语学习,宣传,有利世界语运动的文化,思想的传播。过去出版的重要书(例如《世界语诗词格律》〈世界语语法详解〉等)这里不再谈论。仅从90年代看,比较有影响的出版例如〈新实在论〉〈勇敢的约翰〉〈唐宋三大传奇〉〈胡说集〉等。还有中青年人的著作,例如:: , 是彭健君,胡旭的新作。徐先慰的两本世汉对照〈CXU VI PAROLAS ESPERANTE?〉,〈TRA LA MONDO〉。自从开展互联网上写作后,电子书出现大大丰富了协会成员的写作,其中最有代表意义的是胡国柱 的《聊斋志异》(全集)。许多同志也根据各人兴趣有了自己的文集。
   十九,加入清华大学主持的〈〈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CNKI)。张丹忱先生联系的这个工作十分必要,其重要性在于它是把世界语正式纳入文化学术殿堂,为高端保存世界语资料的重要措施;随着时代前进,它的意义与作用将更加日益明显。
   二十,湖北组织代表团参加第89届国际世界语代表大会。湖北代表团是全国(首都之外)最大的代表团,共 75人,也是会上最活跃的团体之一,也是获得奖励,表扬,荣誉最多的团体之一。有关具体内容,在《湖北世运》第50期胡国柱先生的总结《平安,丰收,快乐》中,已经介绍比较全面。这里所需要补充的只是,由于这次大会中七天的国际交往,增加了我们与国外世界语者的相互了解和友谊,甚至加强了我们与国际世界语者中有些有影响力的人物的联系。从而使我们的世界语信息更多,眼界更开阔,工作方向更明确。会后,有些同志更加坚定出国的实践活动,有的同志开始深入对世界语运动的研究,有的同志加强了国外写稿等等。总之,这次大会中的成功活动,进一步提高湖北世界语的运动的活动能力,它所打下的基础,对于湖北未来的世界语运动与国际的接轨,进一部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后记]
   时至中伏,酷热难当。我刚断断续续地选出了这二十条重要事情,很可能有漏选了的其它要紧的内容。按照我自己规定原则要求再看它一遍,以为基本上合格。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肯定还会有不同意见。本人欢迎以后有补充,修正的意见。
   从1985年8月到2005年8月,正好是《湖北世运》出刊的20周年,20年先选20条。作为它内容的忠实参与者和读者之一,请允许我把本文奉献给关心世界语运动的同志,作为我对于这湖北世界语运动光荣的20周年的纪念文章。


                                                                                                                  返回目录